说文解字:辰 8FB0
異體: 𨑃𨑄𠨷𠂮 | ||
部首:辰 | 注音:ㄔㄣˊ | |
拼音:chén | 卷別:十四下 |
字形演变
菁5.1(甲)
燕170(甲)
後1.13.4(甲)
佚59(甲)
林1.1.11(甲)
佚383背(甲)
掇2.73(甲)
後1.18.7(甲)
夨令方彝(金)
西周早期
九年衛鼎(金)
西周中期
伯中父簋(金)
西周中期
黹處簋(金)
西周晚期
陳璋方壺(金)
戰國中期
包2.80(楚)
包2.225(楚)
包2.173(楚)
包2.182(楚)
包2.143(楚)
說文古文
說文‧辰部
睡.日乙113(隸)
秦
老子乙前43上(隸)
西漢
上林鼎(隸)
西漢
西陲簡41.4(隸)
西漢
武威醫簡90甲(隸)
東漢
孔龢碑(隸)
東漢
熹.春秋.昭十七年(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植鄰切 頁碼:第 492 頁,第 3 字 續 丁 孫𨑃 異體: 𨑄辰
鉉注 徐鍇曰:「𠤎音化。乙,艸木萌初出曲卷也。」鉉注 臣鉉等曰:三月陽气成,艸木生,上徹於土,故从𠤎。厂,非聲。疑亦象物之出。𠨷 異體: 𠂮
附注 段玉裁據《韻會》在「象」前補「匕」字。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辰與蜃在古當系一字。蜃字从虫,例當後起。」「余以為辰實古之耕器。其作貝殼形者,蓋蜃器也……附以提手,字蓋象形,其更加以手形若足形者,則示操作之意。」「辰本耕器,故農、辱、蓐、耨諸字均从辰。星之名辰者,蓋星象于農事大有攸關,古人多以耕器表彰之。」一說古「振」字。商承祚《說文中之古文考》:「辰,(甲骨文)象以手振巖石,乃振之初字。」周谷城《古史零證》:「就形體而言,正象人在崖下鑿石之狀。」
白话版
辰,震动。在十二地支中,“辰”代表农历三月,三月阳气已经发动,雷电振天,是百姓忙于农务的时令。此时万物已经生长,所以 字形采用“乙、匕”会义,像草芒伸展;“厂”是声旁。辰,也代表房星,房星是天时的指针,表示春耕开展的时候。因此字形采用“二”作边旁,“二”是古文写法的“上”字。所有与辰相关的字,都采用“辰”作边旁。,这是古文的“辰”字。
解说版
甲骨文、金文之辰,以蚌蛤側面透視之形呈現,外像其殼邊緣,內像其肉蠕動外伸出殼的樣子。至於金文第二例和戰國文字之辰,在形體上端多一橫畫,純是冗筆,沒有任何意義。篆文為求整齊,殼內之肉多所改變,頗失其形。隸書、楷書承之而定體,也就不明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说文解字注
呼旱切、植鄰切 頁碼:第 2979 頁,第 1 字 許 第 1293 頁,第 3 字
段注 震振古通用。振,奮也。《律書》曰:辰者,言萬物之蜄也。《律曆志》曰:振美於辰。《釋名》曰: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季春之月。生氣方盛。陽氣發泄。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二月靁發聲。始電至。三月而大振動。《豳風》曰:四之日舉止。故曰民農時。
段注 匕呼跨切。變也。此合二字會意。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氣尙強。其山乙乙。至是月陽氣大盛。乙乙難出者始變化矣。
段注 匕字依《韵會》補。芒達,芒者盡達也。
段注 鉉等疑厂呼旱切,非聲。【按】厂之古音不可攷。文䰟與元寒音轉亦冣近也。今植鄰切。古音在十三部。
段注 此將言从二。先說其故也。晶部曟字下曰:房星,爲民田時者。从晶,辰聲。或省作晨。此房星之字也。而此云辰,房星。辱下云:房星爲辰。田𠋫也。則字亦作辰。《爾雅》房心尾爲大辰是也。韋注《周語》曰:農祥,房星也。房星晨正,爲農事所瞻仰。故曰天時。引申之,凡時皆曰辰。《釋訓》云:不辰,不時也。房星高高在上。故从上。
说文系传
石倫反 頁碼:第 1126 頁,第 2 字 述
鍇注 臣鍇曰:「雷出舊豫之時也。匕,化也;乙,草木芒初出曲卷也。《爾雅》云:『大辰,房心尾也。』大火謂之大辰,大火,心也。明者以為時候,心在中最明,故時候主焉。《尚書》曰:『撫于五辰。』辰,時也。《律厤志》曰:『振美于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