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越 8D8A

 異體: 𧻂
部首𧺆(走) 注音ㄩㄝˋ,ㄏㄨㄛˊ
拼音yuè, huó 卷別二上

字形演变


者尸鎛(金)
戰國早期

越王劍(金)
戰國早期

說文‧走部

睡虎地簡29.25(隸)

縱橫家書70(隸)
西漢

一號墓竹簡276(隸)
西漢

孫子95(隸)
西漢

熹.春秋.昭八年(隸)
東漢

魏封孔羨碑(隸)
曹魏

晉張朗碑陰(隸)
西晉

楷書

说文解字

 王伐切 頁碼:第 47 頁,第 11 字   𧻂 異體: 

度也。从𧺆戉聲。

白话版

,度过。字形采用“走”作边旁,采用“戉”作声旁。

解说版

金文「越」字作「戉」,本像斧鉞之形,象形,借為古方國名;後來增添「阜」旁作「」,用作方國標識,六書為形聲,皆不從「走」;戰國清華簡《繫年》繼承金文,吳越之「越」都寫成「戉」。至戰國晚期秦簡文字和篆文,始借用從走、戉聲的「越」字,來表示「越」國。《說文・走部》:「越,度也。从走、戉聲。」左形右聲,篆文至秦漢隸書,構形相同。形符「走」篆文左上「夭」形隸變寫成「土」形,末筆向右延伸,致使聲符「戉」偏居右上,楷書直接承襲隸書寫法。從走,表示跨越之行動;從戉,表示音讀,是不示義的聲符,本義為跨越。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王伐切 頁碼:第 253 頁,第 6 字   第 112 頁,第 8 字

度也。
段注  與《辵部》𨒋字音義同。《周頌》:對越在夭。箋云:越,於也。此假借越爲粤也。《尙書》有越無粤。《大誥》《文矦之命》越字魏三體石經作粤。《說文》引粤三日丁亥。今《召誥》作越三日丁巳。
从走。戉聲。
段注  王伐切。十五部。

说文系传

 于厥反 頁碼:第 120 頁,第 3 字 

度也。從走戊聲。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