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視 8996

 異體: 𥄙𥄚𥄙眡
部首 注音ㄕˋ
拼音shì 卷別八下

字形演变


京津2221(甲)

菁10.9(甲)

史見卣(金)
西周早期

𣄰尊(金)
西周早期

員方鼎(金)
西周早期或中期

史墻盤(金)
西周中期

駒父盨蓋(金)
西周晚期

上(2).魯.2(楚)

包2.15(楚)

上(1).䊷.1(楚)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見部

睡虎地簡18.160(隸)

老子甲134(隸)
西漢

縱橫家書11(隸)
西漢

漢印徵補
西漢

史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神至切 頁碼:第 284 頁,第 2 字   

瞻也。从見、示。
𥄙 異體: 𥄚𥄙
古文視。
亦古文視。
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視』字从人从目,會視察之意。但是因為這樣的字形和『見』太接近了(兩者都从目,但視字下从立人形,見字下从跪人形),所以西周早期起,就產生了从見,氏聲的形聲字,以有效地和『見』區隔;西周中期員鼎从目、氏聲;秦以後則从見、示聲。从目、氏聲的『眂』字,《說文》視為另外一個不同的字,看來也沒有什麼必要。」

解说版

甲骨文上像「示」,下像「目」。金文則變為左像「示」,右像「見」。戰國文字一個上「見」下「示」;另一個左「示」右「見」。篆文從見、示聲。從「見」,表示觀察;「示」表示音讀,也兼表顯示的意思。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說文》又收有二個古文形體,一個是從目、示聲;另一個是從目、氐聲。隸書、楷書從戰國文字、篆文來。

说文解字注

 神至切 頁碼:第 1627 頁,第 2 字   第 713 頁,第 3 字

瞻也。
段注  《目部》曰:瞻,臨視也。視不必皆臨。則瞻與視小別矣。渾言不別也。引伸之義,凡我所爲使人見之亦曰視。《士昏禮》:視諸衿鞶。注曰:視乃正字。今文作示。俗誤行之。《曲禮》:童子常視母誑。注曰:視今之示字。《小雅》:視民不恌。箋云:視古示字也。【按】此三注一也。古作視。漢人作示。是爲古今字。示下曰:天𠂹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許書當本作視人。以㬪韵爲訓。經淺人改之耳。
从見。示聲。
段注  大徐無聲字。神至切。十五部。
古文視。
亦古文視。
段注  此氐聲。與《目部》眂,氏聲迥別。氏聲古音在十五部。氏聲在十六部。自唐宋至今多亂之。眡見《周禮》。

说文系传

 善旨反 頁碼:第 698 頁,第 1 字 

瞻也。從見、示聲。
古文視。
亦古文視。
鍇注  臣鍇曰:「此一字,古文以為視字,今則自為一字。葢古今之變,亦猶示古為祗字,今自音視。」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