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裙 88D9

 異體: 帬裠
部首 注音ㄑㄩㄣˊ
拼音qún 卷別七下

字形演变


公子衣君壺(金)
戰國

信2.015(楚)

說文‧巾部

說文或體

睡虎地簡48.61(隸)

流沙簡.小學2.1(隸)
西漢

流沙簡.屯戍18.4(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渠云切 頁碼:第 252 頁,第 23 字   

下裳也。从巾君聲。
 異體: 
帬或从衣。
附注  《玉篇・衣部》:「裠,裳也。亦作裙。」

解说版

金文、《說文》或體的形構作從衣、君聲,戰國文字、篆文作從巾、君聲。從衣或從巾,表示與衣服相關;君聲,表示音讀。以意義相通的形符相代換,並不影響字義,乃文字衍化的通例。在六書中皆屬於形聲。楷書作裙。

说文解字注

 渠云切 頁碼:第 1430 頁,第 4 字   第 626 頁,第 6 字

繞領也。
段注  《方言》:繞袊謂之帬。《廣雅》本之。曰繞領(句)。帔(句),帬也。袊領今古字。領者,劉熙云總領衣體爲端首也。然則繞領者,圍繞於領。今男子婦人披肩其遺意。劉熙曰:帔,披也。披之肩背。不及下也。葢古名帬。弘農《方言》曰帔。若常則曰下帬。言帬之在下者。亦集眾幅爲之。如帬之集眾幅被身也。如李善引梁典。任昉諸子冬月著葛巾,帔,練裙。自是上下三物。《水經注》:《淮南王》廟。安及八士像皆羽扇,裙帔,巾壺,枕物一如常居。亦帬帔竝言。自《釋名》裙系下,帔系上。後人乃不知帔帬之別。擅改《說文》矣。
从巾。君聲。
段注  渠云切。十三部。【按】此篆之解各本改爲下裳也。無義。又移其次於常下帴上。今皆更正。
帬或从衣。

说文系传

 具分反 頁碼:第 628 頁,第 4 字 

下裳也。從巾君聲。
帬俗從衣作。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