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苦 82E6

 異體: 苦
部首 注音ㄎㄨˇ
拼音 卷別一下

字形演变


說文‧艸部

老子乙前105上(隸)
西漢

居延簡甲125A(隸)
西漢

武威醫簡84甲(隸)
東漢

禮器碑陰(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康杜切 頁碼:第 18 頁,第 32 字    異體: 苦

大苦,苓也。从艸古聲。
附注  桂馥義證:「苓當為蘦,本書:蘦,大苦也。《釋草》同。馥案:即黃藥也。」

白话版

,非常,苓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古”是声旁。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篆文,字從艸、古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苦,大苦,苓也。」段注:「大苦何物,曰:沈括《筆談》云:『《爾雅》:『蘦,大苦。』注云:蔓延生,葉似荷青,莖赤,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苦為五味之一,引伸為勞苦。」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

说文解字注

 康杜切 頁碼:第 106 頁,第 2 字   第 46 頁,第 1 字

大苦,
段注  逗。
苓也。
段注  見《邶風》《唐風・毛傳》。《釋艸》苓作蘦。孫炎注云:今甘艸也。【按】《說文》苷字解云甘艸矣。倘甘艸又名大苦,又名苓。則何以不類列而割分異處乎。且此云大苦,苓也。中隔百數十字又出蘦篆云大苦也。此苓必改爲蘦而後畫一。卽畫一之。又何以不類列也。攷周時音韵。凡令聲皆在十二部。今之眞臻先也。凡霝聲皆在十一部。今之庚耕淸靑也。𥳑兮,苓與榛人韵。采苓,苓與顚韵。倘改作蘦則爲合音而非本韵。然則《釋艸》作蘦,不若《毛詩》爲善。許君𣃔非於苦下襲《毛詩》。於蘦下襲《爾雅》。劃分兩處。前後不相顧也。後文蘦篆必淺人據《爾雅》妄增。而此大苦苓也固不誤。然則大苦卽《卷耳》與。曰非也。《毛傳》《爾雅》皆云《卷耳》,苓耳。《說文》苓篆下必當云苓耳(逗),《卷耳》也。今本必淺人刪其苓耳字。《卷耳》自名苓耳。非名苓。凡合二字爲名者,不可刪其一字以同於他物。如單云蘭非芄蘭,單云葵非鳧葵是也。此大苦𣃔非苓耳。而苦篆苓篆不類廁,又其證也。然則大苦何物。曰沈括筆談云:《爾雅》蘦大苦注云:蔓延生。葉似荷靑。莖赤。此乃黃藥也。其味極苦。謂之大苦。郭云甘草。非也。甘草枝葉全不同。苦爲五味之一。引伸爲勞苦。
从艸。古聲。
段注  康杜切。五部。

说文系传

 口魯反 頁碼:第 53 頁,第 1 字 

大苦苓也。從艸古聲。
鍇注  臣鍇按:《爾雅》:「蘦大苦,甘草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