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舀 8200

 異體: 𤔘𦥝抭𦥟𦥨
部首 注音ㄧㄠˇ
拼音yǎo 卷別七上

字形演变


舀父癸簋(金)
商代晚期

郭.性.44(楚)

說文‧臼部

說文或體

說文或體

楷書

说文解字

 以沼切 頁碼:第 234 頁,第 13 字   𤔘 異體: 𦥝舀

抒臼也。从爪、臼。《詩》曰:「或簸或舀。」
舀或从手从宂。
𦥟 異體: 𦥨
舀或从臼、宂。
附注  朱駿聲《通訓定聲》:「从爪臼會意。【按】爪亦聲。或从手从宂,或从臼从宂;【按】或體皆从冘得聲。冘舀一聲之轉,篆體誤从宂。抌字與《臨部》訓深擊者形同義別。或曰,皆當从穴,存參。」

白话版

,将臼中物用盛器装出来。字形采用“爪、臼”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有时扬簸有时盛。”

说文解字注

 以沼切 頁碼:第 1335 頁,第 3 字   第 583 頁,第 5 字

抒臼也。
段注  《生民詩》曰:或舂或揄。或簸或蹂。毛云:揄,抒臼也。然則揄者,舀之叚借字也。抒,挹也。旣舂之。乃於臼中挹出之。今人凡酌彼注此皆曰舀。其引伸之語也。
从爪臼。
段注  會意。以沼切。今語也。古音讀如由。《釋文》引《說文》弋紹切。音隱巳如此。
詩曰:或簸或舀。
段注  此偁或舂或揄也。簸字系一時筆誤耳。舀揄不同。則或許所據《毛詩》作舀。或許取諸三家詩。如毛作革,韓作𦑜之比。皆不可定。
舀或从手宂。
段注  从手宂聲也。宂今音在九部。古音當在三部。《周禮・舂人》:奄二人。女舂抭二人。奚五人。鄭曰:抭,抒臼也。引詩或舂或抭。禮《有司》徹篇。執挑匕柄以挹湆注於疏匕。鄭云:挑讀如或舂或抭之抭。【按】鄭君注禮。多用《韓詩》。然則《韓詩》作抭。卽舀也。
舀或从臼宂。

说文系传

 以紹反 頁碼:第 581 頁,第 4 字 

杼臼。從臼爪聲。《詩》曰:「或簸或舀。」
鍇注  臣鍇曰:「會意也。爪,向下取之也。滔、韜、稻之類,音近舀者,皆從此。」
舀或從手、宂。
鍇注  臣鍇按:「周官有女舂抭,謂抭臼中米也。
舀或從臼、宂。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