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翼 7FFC

 異體: 𩙺
部首 注音ㄧˋ
拼音 卷別十一下

字形演变


佚226背(甲)

秦公鎛(金)
春秋早期

中山王昔壺(金)
戰國晚期

曾3(楚)

曾17(楚)

說文‧飛部

說文篆文

睡.日甲6背(隸)

孫臏159(隸)
西漢

鳳凰翼翼鏡(隸)
東漢

范式碑(隸)
曹魏

楷書

说文解字

 與職切 頁碼:第 391 頁,第 1 字   𩙺

翄也。从飛異聲。
篆文𩙺从𦏲。
附注  段玉裁注:「先籀後篆者,亦先二後上之例也。」

白话版

,翅膀。字形采用“飛”作边旁,采用“異”作声旁。,篆文字形采用“羽”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翼」字作,像羽翼之形,上面線條像翅膀上的羽毛條紋,本義為翅膀。在六書中屬於獨體象形。因「翼」字在甲骨卜辭中都借用為未來日子、明天等意思,後來轉注為從翼、立聲的「」字,今隸定為「翊」,以保留「翼」的本義。金文從飛、異聲,飛、翼義近通用,異、翼同音,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戰國文字有從非、異聲,和從羽、異聲兩種構形。「非」即「飛」字,〈中山王方壺〉和〈隨縣漆書〉所從形符「」,當是「非」的倒文,省去上半,保留下半左右張開的翅膀,是籀文「」字的異體。後來又訛變為「羽」,則是篆文從「羽」字之所本。戰國文字有的還把「羽」増繁為「」。段注本《說文‧飛部》:「?,翄(翅)也。从飛、異聲。籀文。」篆文兩種構形,籀文從飛,篆文從羽,皆從異聲,都是直承戰國文字而來;到隸書始定形為從羽、異聲。從羽,表示禽鳥之翅膀;從異,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教育部標準楷書作「翼」,從隸書而來。

说文解字注

 與職切 頁碼:第 2328 頁,第 3 字   第 1013 頁,第 1 字

翄也。
段注  《羽部》曰:翄者,翼也。二篆爲轉注。翼必兩相輔。故引申爲輔翼。《卷阿》傳曰:道可馮依以爲輔翼也。《行葦・鄭箋》云:在前曰引。在旁曰翼。又凡敬者,必如兩翼之整齊。故《毛傳》曰:翼,敬也。《鄭箋》云:小心翼翼,恭愼皃。
从飛。異聲。
段注  與職切。一部。
籒文翼。
段注  小徐有此三字。
篆文𩙺。从羽。
段注  先籒後篆者,亦先二後上之例也。𩙺爲飛之屬。

说文系传

 以卽反 頁碼:第 925 頁,第 6 字 

翅也。從飛異聲。籀文翼。
篆文𩙺從羽。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