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羹 7FB9

 異體: 𩱧𩱋𢑌羮
部首𩰲(䰜) 注音ㄍㄥ
拼音ɡēnɡ 卷別三下

字形演变


說文‧䰜部

說文或體

說文或體

說文或體

睡虎地簡19.180(隸)

武威簡.特牲9(隸)
西漢

熹.詩.校記(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古行切 頁碼:第 86 頁,第 25 字   𩱧

五味盉羹也。从𩰲从羔。《詩》曰:「亦有和𩱧。」
𩱋
𩱧或省。
𢑌
或从美,𩱧省。
 異體: 
小篆从羔从美。
附注  段玉裁注:「此(羹)是小篆,則知上三字古文、籀文也。」

白话版

,五味调和的浓汤。字形采用“、羔”会义。《诗经》有诗句唱道:“也有五味调和的浓汤”。,这是的异体字形, 省略了两个“弓”。,也是的异体字形,采用“美”和省略了“鬲”的“”会义。,小篆字形采用“羔、美”会义。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羔、從美,與篆文構形相同。《說文》「羹」本作「?」,從䰜、羔聲,「䰜」為「鬲」之古文,鬲是陶製炊具,兩邊加「弓」形,像蒸氣升騰之形,表示「五味之氣上出」。會合為經烹飪已熟的肉食,五味氣出,為異文會意。隸書從篆文來,逕省烹飪炊具及蒸氣。楷書直承篆文。《說文‧䰜部》:「?,五味盉羹也。从䰜、从羔。」「?,?或从美、?省。羹,小篆从羔、从美。」古以羊肉為主食,羔即羊肉,故從羔;從美,表示肉味之鮮美,本義為用肉或菜調和五味做成帶汁的食物。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古行切 頁碼:第 446 頁,第 5 字   第 201 頁,第 5 字

五味盉𩱧也。
段注  《皿部》曰:盉,調味也。《内則》注曰:凡羹齊宜五味之和。米脣之糝。《晏子》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亨魚肉。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凡魚肉必用菜。菜謂之芼。《儀禮》:𨦕芼牛藿羊苦豕薇。芼及醯醢鹽梅,是之謂五味之和也。實於𨦕謂之𨦕羹。肉汁不和五味謂之大羹。
从𩰲。从羔。
段注  會意。凡從羔者,羔猶美也。古行切。古音在十部。
詩曰:亦有和𩱧。
段注  《商頌》文。鍇本𩱧作羹。
𩱧或省。
或从美䰜省。
段注  羔下從美。今各本作兩羔。非也。
小篆。从羔。从美。
段注  此是小篆則知上三字古文,籒文也。不先小篆者,此亦丄部之例。

说文系传

 根橫反 頁碼:第 218 頁,第 7 字 

五味和𩱧,從𩰲,從羔。《詩》曰:「亦有和𩱧。」
鍇注  臣鍇曰:「羔,羊。會意。」
𩱧或省。
𩱧或省鬲。
𩱧小篆從羔,從美。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