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癶 7676

 異體: 𣥠𠇿
部首𣥠(癶) 注音ㄅㄛ
拼音 卷別二上

字形演变


包2.268(楚)

說文‧癶部

楷書

说文解字

 北末切 頁碼:第 50 頁,第 3 字   𣥠 異體: 𠇿癶

足剌𣥠也。从止、𣥂。凡𣥠之屬皆从𣥠。讀若撥。 字原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篆文。其形由左、右腳掌並列而成。,像左腳掌,兩直豎像腳掌的邊緣,外側向上小彎像左大腳趾,下像腳跟,唯線條外申,則失其形,屬象形;,像右腳掌,除外側向上小彎像右大腳趾,餘形和左腳掌的「止」字相同。在甲文中,止、,原是不分的,唯後區分為左、右之異。止,作左腳掌,音ㄓˇ(zhǐ);,作左腳掌,音ㄊㄚˋ(tà),都屬象形。由左、右足掌並列,可會以兩足向前之義,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有聲音關係,二字疊韻。因此,癶之構形是從止、聲,聲兼表其義,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可備一說。

说文解字注

 北末切 頁碼:第 270 頁,第 4 字   第 120 頁,第 1 字

足剌𣥠也。
段注  剌𣥠㬪韵字。剌盧達切。
从止𣥂。凡𣥠之屬皆从𣥠。
段注  𣜩變作癶。
讀若撥。
段注  北末切。十五部。

说文系传

 北末反 頁碼:第 127 頁,第 1 字 

足刺癶也。從止、𣥂。凡癶之屬皆從癶,讀若撥。
鍇注  臣鍇曰:「兩足相背不順,故刺癶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