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疋 758B

 異體: 
部首 注音ㄕㄨ,ㄧㄚˇ
拼音shū, yǎ 卷別二下

字形演变


甲2878(甲)

燕758(甲)

鐵138.2(甲)

足作父丙鼎(金)
商代晚期

十年洱陽令戈(金)
戰國晚期

仰25.1(楚)

天策(楚)

郭.老甲.28(楚)

說文‧疋部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所菹切 頁碼:第 63 頁,第 2 字   

足也。上象腓腸,下从止。《弟子職》曰:「問疋何止。」古文以爲《詩大疋》字。亦以爲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記也。凡疋之屬皆从疋。 字原
附注  段玉裁本作「《詩・大雅》」,並注:「雅,各本作疋,誤。」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金文『足』、『疋』同字。戰國文字開始分化,把『足』字上部寫成『口』形,『疋』字上部則寫成『  』形。」

白话版

人的脚。上部像小腿肚,下部采用“止”的字形。《弟子职》上记述说:“问足放在何处。”古文中把“”用作《诗经 • 大雅》的 “雅”字。也把“”用作“足”字。另一种说法认为,“”是“胥吏”的“胥”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记”的意思。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二形,都上像人的腿肚,即小腿上鼓起的肉;下從,外像腳掌的邊緣,右上翹為大腳趾,即左腳掌。合而觀之,正像人之足。另一形作,只是上像右腳掌,下像腿肚,不影響其音、義。金文作,下像左腳掌,腿肚則用線條表現。戰國文字三例,都上像腿肚,下像左腳掌,大同而小異。篆文作,承自戰國文字。隸書作,全據篆文之形。楷書之形雖承自隸書之體,然變形甚多,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除甲文第三例,取象右腳掌,餘都由象形止加不成文的實象腿肚而成。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

说文解字注

 所菹切 頁碼:第 336 頁,第 4 字   第 151 頁,第 4 字

足也。上象腓腸。
段注  《肉部》曰:腨,腓腸也。
下从止。
段注  止,下基也。
《弟子職》曰:
段注  《弟子職》《管子》書篇名。《漢・藝文志》以列於《孝經》十一家。是其單行久矣。
問疋何止。
段注  謂問尊長之臥。足當在何方也。《內則》曰:將衽。長者奉席。請何止。止一作趾。足也。
古文㠯爲《詩・大雅》字。
段注  雅各本作疋。誤。此謂古文叚借疋爲雅字。古音同在五部也。
亦㠯爲足字。
段注  此則以形相似而叚借。變例也。
或曰胥字。
段注  此亦謂同音叚借。如府史胥徒之胥徑作疋可也。
一曰疋記也。
段注  記下云疋也。是爲轉注。後代改疋爲疏耳。疋疏古今字。此與足也別一義。
凡疋之屬皆从疋。
段注  所菹切。五部。

说文系传

 師阻反 頁碼:第 159 頁,第 8 字 

足也。上象腓膓,下從止。《弟子職》曰:「問疋何止?」古文以為《詩・大疋》字,亦以為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記也。凡疋之屬,皆從疋。
鍇注  臣鍇曰:「腓脛,中腸也。《弟子職》,《禮》篇也;《詩・大疋》卽音雅;『疋,記也』則音疏。」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