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焚 711A

 異體: 
部首 注音ㄈㄢˊ,ㄈㄟˊ
拼音fán, féi 卷別十上

字形演变


乙4995(甲)

後2.4.5(甲)

京津1437(甲)

京津3870(甲)

前6.21.5(甲)

拾8.2(甲)

粹655(甲)

鄴3下.48.3(甲)

粹653(甲)

鄴3下.39.4(甲)

京都2051(甲)

多友鼎(金)
西周晚期

鄂君啟車節(金)
戰國中期

曾212(楚)

新零.466(楚)

說文‧火部

睡.日甲40背(隸)

魏受禪表(隸)
曹魏

楷書

说文解字

 附袁切 頁碼:第 336 頁,第 17 字    異體: 

燒田也。从火、棥,棥亦聲。
附注  段玉裁改「燓」為「焚」,並注:「《玉篇》《廣韻》有焚,無燓。……份,古文作彬,解云:焚省聲。是許書當有焚字;況經傳焚字不可枚舉,而未見者燓,知《火部》燓即焚之譌。玄應書引《說文》:『焚,燒田也。』字从火燒林意也,凡四見。然則,唐初本有焚無燓,不獨《篇》《韻》可證也。」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今證之卜辭,亦从林,不从棥,可為段說佐證。或又从草,於燒田之誼更明。」附注  《說文新證》:「从火、林,魯師實先以為會『燒其叢林草萊以事田獵』之意。甲骨文或从黃、从焚(或省為火),為『焚巫尫』之『焚』的專字。『黃』象突胸凸肚之尫;『黃』或作『文』,可能具有表音的作用;又或作『羌』(後加繩繫縛),當是焚羌之專字。」

白话版

,烧山垦田。字形采用“火、棥”会义,“棥”也是声旁。

解说版

甲骨文上像林,下像火;另有一個形體上像林,下像手拿火把燒樹林的樣子。這是古人引火燃燒山林,開墾田地的原始方法,也是古人用火燒山,驅趕動物出來,以便獵取的方式。金文上林,下火,應該是同樣的意思。篆文作從火、林,以火燒荒山林木的意思。隸書、楷書形體都與甲骨、金文、篆文一樣。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符分切 頁碼:第 1934 頁,第 1 字   第 845 頁,第 6 字

燒田也。从火林。
段注  各本篆作樊。解作从火棥。棥亦聲。今正。【按】《玉篇》《廣韵》有焚無燓。焚符分切。至《集韵》《類篇》乃合焚燓爲一字。而《集韵》廿二元固單出燓字,符袁切。竊謂棥聲在十四部。焚聲在十三部。份古文作彬。解云焚省聲。是許書當有焚字。況經傳焚字不可枚舉。而未見有燓。知《火部》燓卽焚之譌。玄應書引《說文》焚,燒田也。字从火。燒林意也。凡四見。然則唐初本有焚無燓。不獨篇,韵可證也。

说文系传

 復喧反 頁碼:第 801 頁,第 15 字 

燒田也。從火、棥,棥亦聲。
鍇注  臣鍇曰:「今作焚。」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