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流 6D41

 異體: 𣹳𣹭流𣴑
部首 注音ㄌㄧㄡˊ
拼音liú 卷別十一下

字形演变


妾子𧊒壺(金)
戰國晚期

上(1).性.19(楚)

郭.語4.7(楚)

郭.性.31(楚)

說文‧沝部

說文篆文

繹山碑(篆)

睡.封29(隸)

老子甲48(隸)
西漢

孫子74(隸)
西漢

相馬經15下(隸)
西漢

夏承碑(隸)
東漢

孟孝琚碑(隸)
東漢

咸會等字殘石(隸)
東漢至魏晉

楷書

说文解字

 力求切 頁碼:第 379 頁,第 2 字   𣹳 異體: 𣹭

水行也。从沝、㐬。㐬,突忽也。
 異體: 流𣴑
篆文从水。
附注  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从篆。」

白话版

,水上旅行。字形采用“沝、”会义。,表示突忽意外。“”,篆文简化字形,采用“水”作边旁。

解说版

《說文》古文從沝,沝即水,形體雖覆重而意義無別,乃古文字之通例。金文、戰國文字、《說文》篆文字形皆為從水、從㐬。從水,表示與水相關;從㐬,㐬為古文?,像倒子形及其頭髮。以示人在水中移動的意思。隸變作,楷定作流。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規範字作「」。

说文解字注

 力求切 頁碼:第 2267 頁,第 2 字   第 987 頁,第 2 字

水行也。从沝㐬。
段注  會意。力求切。三部。
㐬,突忽也。
段注  㐬之本義謂不順忽出也。引申爲突忽。故流从之。
篆文从水。
段注  流爲小篆。則𣹳爲古文,籒文可知。此亦二上之例也。或問曰:何不以流涉入《水部》,而附𣹳𣻣爲重文乎。曰:如是,則沝無所附。沝不附《水部》之末而爲部首者,以配屾部也。

说文系传

 裡由反 頁碼:第 901 頁,第 8 字 

水行也。從沝,從㐬。㐬,突忽也。
鍇注  臣鍇曰:「突忽猶疾也。」
篆文流從水。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