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沇 6C87

 異體: 沿沿
部首 注音ㄧㄢˇ
拼音yǎn 卷別十一上

字形演变


沇兒鎛(金)
春秋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水部

楷書

说文解字

 以轉切 頁碼:第 361 頁,第 16 字   

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東爲泲。从水允聲。
沿 異體: 沿
古文沇。
鉉注  臣鉉等曰:口部已有,此重出。

说文解字注

 以轉切 頁碼:第 2108 頁,第 2 字   第 921 頁,第 2 字

沇水。出河東垣東王屋山。
段注  謂垣縣東之王屋山。《水經》云垣縣東王屋山是也。
東爲洓。
段注  各本作河東東垣。誤倒一字。今依《水經》正。《周禮・職方》氏注,《山海經》注皆云東垣。衍字耳。《漢志》眞定縣故東垣非此地。若晉史,宋志,後《魏志》《隋志》之東垣。則今河南府之新安縣也。河東郡垣,二志同。今山西絳州垣曲縣,河南懷慶府濟源縣是其地。垣曲縣縣西北二十里有垣縣城是也。《前志》垣下曰:《禹貢》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東南至武德入河。軼出熒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過郡九者,河東河內陳畱梁國濟陰泰山濟南齊郡千乘也。《水經》曰: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爲沇水。東至溫縣西北爲濟水。南當鞏縣北。南入於河。王屋山今在濟源縣西八十里。沇水所出。《北山經》曰:王屋之山。㶌水出焉。郭云:㶌沇聲相近。卽沇水也。《尙書》某氏傳曰:泉源爲沇。流去爲濟。【按】泉出沮洳曰沇。引伸爲沇州。《口部》曰:九州之渥地也。故以沇名焉。
从水。允聲。
段注  以轉切。十四部。
古文沇如此。
段注  各本篆作沿。誤。今正。臣鉉等曰:《口部》已有。此重出。【按】《口部》小篆有㕣。然則鉉時不從水旁也。《口部》㕣下曰:山閒淊泥地。從口。從水敗皃。葢㕣字在古文則爲沇水,沇州。在小篆則訓山閒淊泥地。如孌字在籒文則訓順。在小篆則訓慕。皆同形而古今《異義》也。古文作㕣。小篆作沇。𣜩變作兖。此同義而古今異形也。

说文系传

 與件反 頁碼:第 865 頁,第 3 字 

水,出河東東垣王星山,東爲泲。從水允聲。
鍇注  臣鍇按:《漢書》:「王屋山在垣縣東北,沇水所出,南至武德入河。軼出滎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今按:沇出王屋山東,至溫縣西北,始名泲水。又東南流當鞏縣之北,而南入河。與河竝流過成皋。軼出爲滎水,東流過陽武及封丘北。又東過冤昫縣,南至定陶縣南。又東北流,與菏水會。東至乘氏縣西,分而為二,其一東北流入钜野澤,過壽張西,與汶水合。又北過毄城縣西,又東北過盧縣北,經齊郡東萊郡而入海。
與川反古文沇如此。
鍇注  臣次立按:《說文》徐鉉注云:「《口部》已有此,重出。」又本部下文沿字注云:「缘水而下。」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