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朝 671D

 異體: 𦩻
部首 注音ㄓㄠ
拼音zhāo 卷別七上

字形演变


後2.3.8(甲)

佚292(甲)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夨令方彝(金)
西周早期

伯歸夆簋(金)
西周中期

善夫克盨(金)
西周晚期

仲殷父簋(金)
西周晚期

朝歌右庫戈(金)
戰國早期

陳侯因敦(金)
戰國中期

包2.145(楚)

帛甲8.6(楚)

說文‧倝部

睡.日甲159(隸)

老子甲138(隸)
西漢

老子甲後374(隸)
西漢

武威簡.服傳4(隸)
西漢

曹全碑(隸)
東漢

史晨碑(隸)
東漢

楊統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陟遙切 頁碼:第 219 頁,第 2 字   𦩻 異體: 

旦也。从倝舟聲。
附注  林義光《文源》:「不从倝,亦不从舟,象日在艸中,旁有水形。」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此朝暮之朝字,日已出茻中,而月猶未沒,是朝也。古金文省从𠦝,後世篆文从倝,舟聲,形失而義晦矣。」

白话版

,天亮。字形采用“倝”作边旁,“舟”是声旁。

解说版

「朝」字從甲骨文到楷書都有,變化較大。甲骨文寫作從日、從月、從二屮或四屮。表示清早的時候,太陽從草叢中升上來而殘月還掛在天空的景象。到了金文,因「朝」字常被借為潮汐的「潮」,因此「月」旁就改變成水流或潮汐的「」形(「潮」的初文)。戰國文字繼承金文的寫法,但右旁又改成與「舟」接近。到了篆文就變成從「舟」,《說文》解釋為「旦也。从倝、舟聲」。有的隸書又回到甲骨文從「月」的寫法。楷書平直化寫成「朝」字。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陟遥切 頁碼:第 1232 頁,第 3 字   第 541 頁,第 6 字

旦也。
段注  旦者,朝也。以形聲會意分別。《庸風》:崇朝其雨。傳云: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此謂至食時乃終其朝。其實朝之義主謂日出地時也。《周禮》:春見曰朝。注曰:朝猶朝也。欲其來之早。《毛詩》叚輖爲朝。《周南》:惄如輖飢。傳云:輖,朝也。此謂叚借也。
从倝。舟聲。
段注  陟遙切。二部。【按】舟聲在三部。而與二部合音冣近。《毛詩》以周聲之調輖爲朝。則朝非不可讀如舟也。

说文系传

 知潮反 頁碼:第 538 頁,第 2 字 

旦也。從倝舟聲。
鍇注  臣鍇曰:「此朝旦字。」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