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支 652F

 異體: 𢺶𠦙𣏃
部首 注音
拼音zhī 卷別三下

字形演变


說文古文

說文‧支部

睡.法25(隸)

縱橫家書151(隸)
西漢

居延簡甲19A(隸)
西漢

武威簡.服傳6(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熹.易.坤文言(隸)
東漢

尹宙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章移切 頁碼:第 91 頁,第 3 字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凡支之屬皆从支。 字原
𢺶 異體: 𠦙𣏃
古文支。
附注  林義光《文源》:「即枝之古文,別生條也。」

白话版

,离开竹干的竹枝,即竹节上叉生的细竹枝。字形采用“手”作边旁,像手持不完整的竹子。,这是古文写法的“”。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之,業已隸化。篆文作,由「」和「」構成。又,是「右手」的本字,此作動詞,作「折取」解;,像竹葉,和「竹」是一字的異體,僅繁簡不同而已,此取其本義。二者相合,可會以折取竹枝之意。《說文》解其形為「从手持半竹」,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有以支、竹古同屬舌聲端紐,二字雙聲,以為形聲,可備一說。隸書作,和戰國文字之一致,頗失其形,楷書據以定體作支,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說文》古文作,將「竹」析開,分別置於「」之上、下,以示其義,和僅繁簡不同而已,從又、竹構形,屬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章移切 頁碼:第 465 頁,第 2 字   第 209 頁,第 6 字

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段注  此於字形得其義也。章移切。十六部。
凡支之屬皆从支。
古文支。
段注  上下各分竹之半。手在其中。

说文系传

 章移反 頁碼:第 228 頁,第 4 字 

去竹之枝也。從手持半竹。凡支之屬,皆從支。
鍇注  臣鍇曰:「竹葉下垂也。」
古文支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