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探 63A2
異體: 𢲘 | ||
部首:手 | 注音:ㄊㄢ,ㄊㄢˋ | |
拼音:tān, tàn | 卷別:十二上 |
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范式碑(隸)
曹魏
楷書
说文解字
他含切 頁碼:第 405 頁,第 32 字 續 丁 孫𢲘 異體: 探
蔣注 《五經文字》:𢲘探,上《說文》,下經典相承隷省。附注 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作探。」遠取之也。从手𥥍聲。
白话版
探,伸长手臂够取较远的东西。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罙”作声旁。
解说版
甲骨文從爪、水、皿,會探水溫、探深淺之意,在六書中屬於會意。篆文從手、罙聲,隸書、楷書同。「探」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罙」為聲符,有兼義的功能,依《說大》,「罙」字的本義為「深也」(從古文字來看,「罙」就是「深」與「探」的初文,其本義之一為探深淺),此義與「探」密切相關,因此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他含切 頁碼:第 2420 頁,第 4 字 許 第 1052 頁,第 7 字
段注 探之言深也。易曰:探嘖索隱。遠取之也。
段注 他含切。古音在七部。从手。突聲。
说文系传
他含反 頁碼:第 953 頁,第 15 字 述
鍇注 臣鍇曰:「𥥍音脫。」遠取之也。從手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