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拓 62D3

 異體: 
部首 注音ㄓˊ,ㄊㄨㄛˋ
拼音zhí, tuò 卷別十二上

字形演变


說文‧手部

說文或體

睡.日甲46背(隸)

居延簡甲97上(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劉熊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之石切 頁碼:第 405 頁,第 12 字   

拾也。陳、宋語。从手石聲。
拓或从庶。
附注  邵瑛羣經正字:「今經典从或體作摭……拓字經典不見。子、史多以『拓』為『開拓』之『拓』;又『拓落』亦作此:蓋截分為二字矣。」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手、石聲。篆文、隸書、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石」為聲符,應該有兼義功能。依《說文》,「石」字本義為「山石也」,與「拓」字的意義關係比較複雜,以下分別說明。「拓」字有四個義項,其一為「拾也」,此義與「石」似無關,不兼義。其二為「丟擲」,此義與「石」有關,初民丟擲最容易的工具就是石頭,因此從「石」聲應該有兼義功能。其三為「開展、開墾」,開墾往往要去除土中的石頭,因此也可能有兼義功能。其四為「拓碑」,最早的「拓」是從石碑上把字摹下來(銅器、甲骨等的摹拓是較晚才出現的),因此也有兼義的功能。除了第一義外,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说文解字注

 之石切 頁碼:第 2417 頁,第 4 字   第 1051 頁,第 1 字

拾也。
段注  《有司》徹篇。乃摭于魚腊俎。俎釋三个。其餘皆取之。摘下云:拓果樹實也。《儀禮》摭古文作摕。此實非一字。因雙聲而異。
陳宋語。
段注  《方言》:摭,取也。陳宋之閒曰摭。
从手。石聲。
段注  之石切。古音在五部。
拓或从庶。
段注  石聲庶聲皆古音五部。

说文系传

 貞石反 頁碼:第 952 頁,第 14 字 

拾也,陳宋語也。從手石聲。
拓或從庻。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