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幽 5E7D

 異體: 
部首𢆶 注音ㄧㄡ
拼音yōu 卷別四下

字形演变


後2.9.5(甲)

乙7122(甲)

粹549(甲)

六年召伯虎簋(金)
西周晚期

康鼎(金)
西周晚期

叔向父禹簋(金)
西周晚期

九.56.45(楚)

說文‧𢆶部

蒼頡篇9(隸)
西漢

熹.易.困(隸)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夏承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於虯切 頁碼:第 124 頁,第 5 字   

隱也。从山中𢆶,𢆶亦聲。
附注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古金文幽字皆从火从𢆶,與此同。隱不可見者,得火而顯。」容庚《金文編》:「幽,从火,不从山。」【按】甲骨文幽字從火從𢆶會意,卜辭借為黝,訓為黑。

白话版

,隐而不现。字形采用“山”和山中的会义,也是声旁。

解说版

從甲骨文到戰國文字字形都是從?(絲)、從火。從?,以示絲線細微,隱而不易見;從火,指以火燭照明。從?、從火,表示極其隱密而不得見。篆文訛變為從山、從?,為隸書、楷書字形所從。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於虯切 頁碼:第 632 頁,第 4 字   第 283 頁,第 6 字

隱也。
段注  《𨸏部》曰:隱,蔽也。《小雅》:桑葉有幽。毛曰:幽,黑色也。此謂幽爲黝之假借。《玉藻》幽衡。鄭云:幽讀爲黝。毛不易字。鄭則易之。《周禮》牧人陰祀用幽牲。守祧幽堊之。鄭司農皆幽讀爲黝。引《爾雅》地謂之黝。今本幽黝字互譌。
从山𢆶。
段注  幽從山猶隱從𨸏。取遮蔽之意。從𢆶者,微則隱也。
𢆶亦聲。
段注  於虯切。三部。

说文系传

 伊虬反 頁碼:第 301 頁,第 4 字 

隠也。從山中𢆶,𢆶亦聲。
鍇注  臣鍇曰:「山中隱處。」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