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復 5FA9

 異體: 𢕒
部首 注音ㄈㄨˋ
拼音 卷別二下

字形演变


鐵145.1(甲)

小臣言簋(金)
西周早期

曶鼎(金)
西周中期

𩰬比盨(金)
西周晚期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帛甲5.17(楚)

曾162(楚)

說文‧彳部

睡虎地簡24.33(隸)

孫子76(隸)
西漢

流沙簡.屯戍8.6(隸)
西漢

老子甲59(隸)
西漢

曹全碑(隸)
東漢

張景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房六切 頁碼:第 56 頁,第 9 字   𢕒 異體: 

往來也。从彳𡕨聲。
蔣注  《五經文字》:𢕒復:上《說文》,下《石經》,凡蝮愎之類皆從復。又音扶富反。又案:字書又復之復作𠣾,從勹,久不行也。附注  【按】复,《說文》訓「行故道」,義與復無別。复從夊,「行」意已顯,彳乃累增義符。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从𣅀、从夂,會从𥨍室出入的意思,𣅀亦聲。𣅀是𥨍的初文,象初民所住的半穴居。其後或加義符彳、又、止、口不等。」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從夊,像人居住的窖室,上下各有出入口。從夊,表示出入行走。金文則增「彳」或「辵」,成為從彳、复聲或從辵、复聲。彳、辵皆指道路行走,而在上下出入口之處增加橫畫,更像階梯的樣子。戰國文字則僅保留從彳的字形,而將出入的階梯及窖室連筆變形,已不復見出入的階梯。篆文的形體除保留彳、夂外,窖室及階梯的形貌更省筆變形了。隸書、楷書的字形基本上是依據戰國文字及篆文的字形省變而來。在六書中,甲骨文字形屬於合體象形,其餘各字皆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复」。

说文解字注

 房六切 頁碼:第 301 頁,第 4 字   第 135 頁,第 4 字

往來也。
段注  《辵部》曰:返,還也。還,復也。皆訓往而仍來。今人分別入聲去聲。古無是分別也。
从彳。𡕨聲。
段注  房六切。三部。

说文系传

 伐六反 頁碼:第 142 頁,第 1 字 

往來也。從彳複聲。
鍇注  臣鍇曰:「往來爲復,故從彳,彳相連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