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從 5F9E

 異體: 𨑢𨒀𨒁
部首 注音ㄘㄨㄥˊ,ㄗㄨㄥˋ
拼音cónɡ, zònɡ 卷別八上

字形演变


京津1372(甲)

作彭史從尊(金)
西周早期

傳尊(金)
西周早期

作從彝卣(金)
西周早期

兮甲盤(金)
西周晚期

芮公鐘(金)
西周晚期

包2.132反(楚)

包2.138反(楚)

說文‧从部

泰山刻石(篆)

睡.編53(隸)

老子乙前1下(隸)
西漢

武威簡.有司2(隸)
西漢

華山廟碑(隸)
東漢

熹.公羊.宣十二年(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慈用切 頁碼:第 267 頁,第 11 字   𨑢 異體: 𨒀𨒁從

隨行也。从辵、从,从亦聲。
附注  【按】徐灝《說文解字注箋》謂從、從古今字。從,二人相隨,即從行之義。後加義符辵,隨行義遂為從字所專。

解说版

甲骨文或作「」,從二人相隨;或作「」,從彳、从聲,彳為道路,表示行走,字形也像二人前後相隨的樣子。金文或作從二人相隨,或作從辵、从聲,或作從止、从聲。「彳」、「辵」、「止」都表示行走,構意相同。戰國文字仍作從辵、从聲及從止、从聲的字形。篆文則分作二字,一為從二人的「」,一為從辵、从聲的「」。實者「从」為初文,「從」為後起形聲字。隸書則作二人的「」,或作「」、「」,前者乃是將辵字析為「彳」、「止」二形,後者則是將辵隸定為「」,形構之意並無不同。楷書則取彳止分開的「從」形。在六書中,從二人的「从」為同意會意,而從辵、从聲的「從」或「」,則是形聲兼會意。規範字,義為「跟隨」、「隨侍者」、「從容」,作「从」;又「從橫」(縱橫)義則對應作「纵」。

说文解字注

 慈用切 頁碼:第 1541 頁,第 2 字   第 676 頁,第 3 字

隨行也。
段注  以从辵。故云隨行。《齊風》:並驅從兩肩兮。傳曰:從,逐也。逐亦隨也。《釋詁》曰:從,自也。其引伸之義也。又引伸訓順。《春秋經》從祀先公。《左傳》曰順祀先公。是從訓順也。《左傳》:使亂大從。王肅曰:從,順也。《左傳》: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謂不肎順其長幼之次也。引伸爲主從,爲從横,爲操從。亦假縱爲之。
从从辵。
段注  舊作辵从。今正。从辵者,隨行也。主从不主辵。故不入《辵部》。
从亦聲。
段注  慈用切。九部。【按】大徐以去韵別於平韵。非也。當疾容切。

说文系传

 松用反 頁碼:第 666 頁,第 1 字 

隨行也。從辵,從从,从亦聲。
鍇注  臣鍇曰:「古但為相隨行之從。」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