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孜 5B5C

 異體: 
部首攴(攵) 注音
拼音 卷別三下

字形演变


說文‧攴部

熹.書序記(隸)
東漢

晉辟雍碑陰(隸)
西晉

楷書

说文解字

 子之切 頁碼:第 97 頁,第 19 字   

汲汲也。从攴子聲。《周書》曰:「孜孜無怠。」

白话版

,勤勉不怠。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子”作声旁。《周书》上说:“不怠。”。

解说版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作,由「攴」、「子」二字構成。從攴,示為動作。從子,聲符,注明音讀。隸書承之,所從攴,隸變作「攵」,失其原形。楷書承自隸書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子之切 頁碼:第 491 頁,第 1 字   第 220 頁,第 2 字

孜孜,
段注  二字今補。
汲汲也。
段注  《廣雅》:孜孜,汲汲,劇也。【按】汲汲與彶彶同。急行也。
从攴。子聲。
段注  子之切。一部。
《周書》曰:孜孜無怠。
段注  《大誓》篇文。見詩文王《正義》引。又見《史記・周本紀》。字作孳孳。【按】伏生二十八篇本無《大誓》。民閒後得《大誓》。博士習而讀之。合二十八篇爲二十九篇。司馬遷《史記》,董仲舒《對策》《劉向・說苑》,及終軍,班伯,谷永,匡衡,平當奏對多用之。此今文《大誓》也。孔安國得壁中古文。有《大誓》三篇。古文家馬,鄭,王皆作注。與今文字或異。如流爲雕。馬曰雕,𬷮鳥。此古文《大誓》作雕之證。《尙書大傳》,鄭所引禮說,《周本紀》《董仲舒傳》皆作烏。此今文《大誓》作烏之證。鄭注云:雕當爲雅。雅,烏也。此據今文正古文也。《說文》此及搯下涘下所引皆古文《大誓》也。許作孜。《史記》作孳。葢亦古文今文之異也。唐孔穎達,賈公彥謂枚頤本三篇爲眞古文。則不得不謂馬,鄭,王所注爲今文《大誓》。詳見《古文《尙書》撰異》。

说文系传

 則欺反 頁碼:第 240 頁,第 7 字 

汲汲也。從攴子聲。《周書》曰:「孜孜無怠。」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