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夏 590F
異體: 夓𡕾𨂮𠍺 | ||
部首:夊 | 注音:ㄒㄧㄚˋ | |
拼音:xià | 卷別:五下 |
字形演变
戩5.13(甲)
林2.26.7(甲)
伯夏父鼎(金)
西周晚期
秦公簋(金)
春秋中期
邳伯缶(金)
戰國早期
鄂君啟舟節(金)
戰國中期
鄂君啟車節(金)
戰國中期
帛乙1.14(楚)
上(1).孔.2(楚)
天卜(楚)
天卜(楚)
天卜(楚)
包2.224(楚)
包2.225(楚)
郭.唐.13(楚)
說文古文
說文‧夊部
睡虎地簡10.4(隸)
秦
五十二病方252(隸)
秦
老子甲後218(隸)
西漢
西陲簡51.18(隸)
西漢
熹.春秋.僖廿一年(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胡雅切 頁碼:第 173 頁,第 25 字 續 丁 孫夓 異體: 𡕾夏
𨂮 異體: 𠍺中國之人也。从夊从𩑋从𦥑。𦥑,兩手;夊,兩足也。
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日、从頁。甲骨文的夏字都當人名用,但它的本義可能就是指熱天氣,所以从日下頁會意。伯夏父鼎頁形下部的人形加『止』,後『止』形移到左旁的『日』下,這就變成戰國『夏』字的標準結構,至其變化則或省日、或省止、或加虫,止形或加繁為正。」古文夏。
白话版
夏,中原之国的人。字形采用“夂、页、”会义。 ,表示两手;夊,表示两足。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從日、從頁。「頁」本是人首,故可指人。人頭上有日,表示天氣炎熱。金文或作「」,省「日」而增「?」和「止」;或作「」,「?」不變,除將「日」移至左旁外,並將「止」改作「夊」;「止」、「夊」都和腳有關,義可相通。「」、「」皆像人張手露足之形。戰國文字或作「」,頁、夊略有變形;或作「」,省「日」,而為《說文》篆文之所本。《說文》另收有古文「」,其下的「足」和「止」、「夊」同義,而上部的「」,或許是「頁」的省變。隸書或據篆文之形而作「」,或省略「?」和「頁」下筆畫而成「」,此為今日通用字形。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胡雅切 頁碼:第 930 頁,第 2 字 許 第 411 頁,第 3 字
段注 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中國之人也。
段注 胡雅切。古音在五部。从夊。从頁。从臼。臼,㒳手。夊,㒳足也。古文夏。
说文系传
恨具反 頁碼:第 411 頁,第 6 字 述
鍇注 臣鍇曰:「象有威儀,文飾備具,行紓遟也。會意。」中國之人也。從夊、頁,從臼。臼,兩手;夊,兩足也。古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