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墾 58BE

 異體: 𡍭
部首 注音ㄎㄣˇ
拼音kěn 卷別十三下

字形演变


說文‧土部

楷書

说文解字

 康很切 頁碼:第 457 頁,第 3 字    異體: 𡍭

耕也。从土豤聲。
附注  鄭珍新附考:「據《爾雅・釋訓》釋文、《文選・上林賦》注、張載《七哀詩》注並引《蒼頡篇》:『墾,耕也。』恐是先秦所有字,許君偶遺。」

解说版

此字晚出,始見於楷書。《玉篇‧土部》:「墾,耕也。治也。《國語》『土不備墾。』發也。又耕用力也。」又《說文新附‧土部》:「,耕也。从土、豤聲。」豕、豸形符替換,「」為「墾」之異體。《說文》無「墾」有「圣」,《說文‧土部》:「圣(ㄎㄨ),汝、穎之間謂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用手起土,致力於地,與「墾」同義,有人認為「圣」即「墾」的本字。又甲骨文有等字,繁簡不一,基本構形從土、從手,有的像雙手起土,有的則添加起土遺漏之泥土,有的更具像在中間多一起土工具的「用」形,像雙手執用插入土中之形,多見於「田」,張振烺認為是「裒」字,趙誠認為釋為「裒」、「墾」兩可,均和商代芟刈草木、開墾荒地的「墾田」制度相關。教育部標準字作「墾」,規範字作「垦」,是部分省略的形聲字。《康熙字典‧備考‧土部》:「垦,《篇海類編》同垠。」是垠的異體,二字同形,音義有別。「墾」字從土、貇(豤,ㄎㄣˇ)聲,從土表示與翻土耕地相關;從貇(豤),表示音讀,本義是開墾荒地。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说文解字注

说文系传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