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四 56DB

 異體: 𦉭𠃢亖
部首 注音ㄙˋ
拼音 卷別十四下

字形演变


甲504(甲)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徐王子同鐘(金)
春秋晚期

郘弋黑鐘(金)
春秋晚期

鄲孝子鼎(金)
戰國中期

中山王昔壺(金)
戰國晚期

廿七年大梁司寇鼎(金)
戰國晚期

信2.01(楚)

帛甲6.18(楚)

包2.115(楚)

包2.266(楚)

包2.111(楚)

說文古文

說文‧四部

睡虎地簡23.6(隸)

老子甲52(隸)
西漢

西陲簡38.1(隸)
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
東漢

仙集題字(隸)
東漢至魏晉

祀三公山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息利切 頁碼:第 483 頁,第 3 字   

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从四。 字原
𦉭 異體: 𠃢
古文四。
籒文四。
附注  徐灝注箋:「亖與一、二、三皆古指事文。」附注  《說文新證》:「初文積四橫畫。春秋以後或作『四』形,丁山《數名古誼》謂『呬』之本字,假借為『四』。」

白话版

,阴数。像分的形状。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这是古文中的“”。,这是籒文中的“”。

解说版

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都作四短畫,表示計數「四」的概念。六書中屬於同文會意。金文中也有作「」,像四合五方之形;戰國文字則四合之處略有缺口,並延伸其中二畫,當是金文「」的變形。篆文之後的字形則是根據金文「」之形而來,只是筆畫略作彎曲變化。在六書中屬於指事。

说文解字注

 息利切 頁碼:第 2948 頁,第 1 字   第 1281 頁,第 3 字

侌數也。
段注  自一篇列一部,三部。十三篇列二部。二篇列八部。三篇列十部。數未備也。故於此類列之。
象四分之形。
段注  謂囗像四方。八像分也。息利切。十五部。
凡四之屬皆从四。
古文四如此。
段注  小篆略改之。
籒文四。
段注  此筭法之二二如四也。二字㒳畫均長,則亖字亦四畫均長。今人作篆多誤。覲禮四享。鄭注曰:四當爲三。書作三四字或皆積畫。字相似。由此誤。《聘禮》注云:朝貢禮純四只。鄭志。荅趙商問四當爲三。《周禮・內宰》職注。天子巡守禮制幣丈八尺純四𦐖。鄭志。荅趙商問亦云四當爲三。《左傳》:是四國者。專足畏也。劉炫謂四當爲三。皆由古字積畫之故。【按】《說文》之例。先籒文。次古文。此恐轉寫誤倒。

说文系传

 素次反 頁碼:第 1106 頁,第 3 字 

隂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從四。
古文四如此。
籀文四。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