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各 5404
異體: | ||
部首:口 | 注音:ㄍㄜˋ | |
拼音:ɡè | 卷別:二上 |
字形演变
甲256(甲)
甲639(甲)
豆閉簋(金)
西周中期
師虎簋(金)
西周中期
庚贏卣(金)
西周早期
𠑇匜(金)
西周晚期
包2.140(楚)
說文‧口部
睡虎地簡23.7(隸)
秦
老子甲後306(隸)
西漢
西陲簡38.3(隸)
西漢
史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古洛切 頁碼:第 44 頁,第 22 字 續 丁 孫各
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各』字,楊樹達以為字从夂从凵,示足有所至之形』。『凵』形象半穴居,所以全字象人從外來至半穴居之住屋。古文字从『凵』和从『口』可以互通,所以甲骨文『各』字也可以从『口』。」異辭也。从口、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
白话版
各,表示不同个体的词。字形采用“口、夂”会义。夂,表示有人要行进,有人要阻止,两两不相听从。
解说版
從甲骨文到楷書,字形都是從口、夊。口是坎穴的洞口,不是發聲的人口,古人穴居,故以囗形表示目的地,因而與口字相混淆;夊是止字的倒形,止的本義是腳掌,用以表示步行的人足。從口夊表示人從外來到半穴居的門口。各字假借為指示代詞「各自」之後,轉注為從彳、各聲的「?」字。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陟侈切、古洛切 頁碼:第 241 頁,第 4 字 許 第 107 頁,第 6 字
段注 䛐者意內而言外。異爲意。各爲言也。異䛐也。
段注 陟侈切。从口夂。
段注 《夂部》曰:從後至也。象人㒳脛後有致之者。致之止之,義相反而相成也。古洛切。五部。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意。
说文系传
振莫反 頁碼:第 114 頁,第 3 字 述
鍇注 臣鍇曰:「夂音竹凡反,象人足欲行從後躓之,故各字從之也。會意。」異辭也。從口、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