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去 53BB
![]() |
異體: 㚎厺 | |
部首:去 | 注音:ㄑㄩˋ | |
拼音:qù | 卷別:五上 |
字形演变

前7.9.3(甲)

甲3073(甲)

甲764(甲)

京津4634(甲)

哀成叔鼎(金)
春秋晚期

中山王昔鼎(金)
戰國晚期

妾子𧊒壺(金)
戰國晚期

天卜(楚)

郭.老甲.18(楚)

郭.語3.4(楚)

說文‧去部

睡.日乙43(隸)
秦

五十二病方.目錄(隸)
秦

縱橫家書6(隸)
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
東漢

熹.易.雜卦(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丘據切 頁碼:第 158 頁,第 4 字 續 丁 孫㚎 異體: 厺去
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去』字有兩體:一从大、从口,會張大口而不闔(大形包住口形或凵形),其後起字作『呿』;一本象器上有蓋,即『盍』字初文(大形與口形或凵形分離)。金文以下二形不分,或加義符彳、辵,加強離去之意。器蓋的意義則很少見到了。」人相違也。从大𠙴聲。凡去之屬皆从去。 字原
白话版
去,两人相背而行。字形采用“大”作边旁,采用“凵”作声旁。所有与去相关的字,都采用“去”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作,由大和
構成。大義為「人」,
表「都邑」,會以人離都邑(《假借遡原》,P.245)。金文
、戰國文字
和甲文之形相同。篆文作
,應上從大,下為
之省形,音、義和甲文、金文、戰國文字之形無異。字經隸書,第一例作
,形變甚大;第二例作
,自也失形不少。楷書即沿其第二例以定體。以上諸形,都由大、
二字構成,又和大、
二字沒聲音關係,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丘據切 頁碼:第 851 頁,第 3 字 許 第 377 頁,第 4 字
段注 違,離也。人離故从大。大者,人也。人相違也。
段注 丘據切。五部。从大。𠙴聲。凡去之屬皆从去。
说文系传
氣恕反 頁碼:第 380 頁,第 1 字 述
鍇注 臣鍇曰:「𠙴卽飯器也。大象人也。《論語》曰:『違之之一邦。』違之,去也。」人相違也。從大𠙴聲。凡去之屬,皆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