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凡 51E1

 異體: 
部首 注音ㄈㄢˊ
拼音fán 卷別十三下

字形演变


甲134(甲)

燕147(甲)

存532(甲)

天亡簋(金)
西周早期

戈冬簋(金)
西周中期

散氏盤(金)
西周晚期

包2.4(楚)

曾140(楚)

帛乙5.11(楚)

上(2).從(甲).9(楚)

說文‧二部

睡虎地簡24.30(隸)

流沙簡.屯戍7.19(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魯峻碑(隸)
東漢

熹.儀禮.聘禮(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浮䒦切 頁碼:第 452 頁,第 7 字   

最括也。从二,二,偶也。从𢎜,𢎜,古文及。
蔣注  案:篆書字形似與解說不符。附注  郭沫若《卜辭通纂》:「凡字,槃之初文也。象形。」

白话版

,最大限度地囊括,全部,一切。字形采用“二、”会义,二,代表偶数;,这是古文写法的“及”字。

解说版

甲骨文作,像侈口、淺腹、圈足的盛水器,是「盤」字的初文。金文承之,戰國文字增益斜筆,當是盤耳的變形。篆文承自甲骨文、金文,而上體變形。隸書承篆文,右筆下端彎起。楷書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说文解字注

 才句切、浮䒦切 頁碼:第 2723 頁,第 2 字   第 1184 頁,第 5 字

冣𢬸而言也。
段注  冣各本作最。最者,犯而取也。非其義。今正。冣者,積也。才句切。𢬸者,絜也。絜者,束也。絜者,麻一耑。束之成一耑也。冣𢬸者,緫聚而絜束之也。意內言外曰䛐。其意冣𢬸,其言凡也。《春秋䋣露》曰:號凡而略。名目而詳。目者,徧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大也。享鬼神者號一曰祭。祭之散名。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嘗,冬曰丞。獵禽獸者號一曰田。田之散名。春苗,秋蒐,冬狩。【按】《周禮》多言凡。六典,凡也。治典,敎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目也。鄭注。言冣目者,謂其緫數也。若其他言凡祭祀,凡賓客,凡禮事,凡邦之弔事。言師掌官成以治凡。亦皆聚括之謂。舉其凡,則若网在綱。杜預之說《春秋》曰:傳之義例。緫歸諸凡。凡之言氾也。包舉氾濫一切之稱也。
从𠄠。𠄠,耦也。
段注  耦各本作偶。今正。一二者,天地之大數也。故从二。
从𢎜。𢎜,古文及字。
段注  見《又部》。及,逮也。从及者,取𢬸束之意。浮䒦切。古音在七部。讀扶音切。【按】篆體右像古文及之半。而左引筆下垂。內从一,非从二也。與說解不相應。夫許旣列之二部。明言从二。不宐乖異如是。葢轉寫旣久。譌奪之由。尠有深思者。許以先篆後古籒爲經例。先古籒後篆爲變例。變例之興,起於部首。部首爲二,則从二之凡當先列。从一之凡當後之。攷定其文。當作[⿰二𢎜]。冣𢬸而言也。从二,二耦也。从𠄎,𠄎古文及。此下又云※,篆文[⿰二𢎜]。李斯省改古文。漢人行之。故許立文必如是。妄人不知。一移一奪。乃使《倉頡》所造,千古放佚。許君凡例,委於艸莽矣。  江沅曰:右旁作乁。乃古文及之省也。𠂋乃二之形。而以上筆引長配右也。當云从古文及省。則得之矣。

说文系传

 符芟反 頁碼:第 1042 頁,第 5 字 

最括而言也。從二。二,其偶也。從𢎜,𢎜,古文及字。
鍇注  臣鍇曰:「一一,垂及字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