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具 5177

 異體: 𥃲𥃲
部首𠬞(廾) 注音ㄐㄩˋ
拼音 卷別三上

字形演变


甲3365(甲)

𩣓卣(金)
商代晚期

叔具鼎(金)
西周早期

曶鼎(金)
西周中期

圅皇父簋(金)
西周晚期

㝬鐘(金)
西周晚期

孫叔師父壺(金)
春秋

上(1).䊷.9(楚)

說文‧廾部

老子乙前5上(隸)
西漢

武威簡.士相見12(隸)
西漢

石門頌(隸)
東漢

史晨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其遇切 頁碼:第 80 頁,第 11 字   𥃲 異體: 𥃲具

共置也。从𠬞,从貝省。古以貝爲貨。
附注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具字从鼎,郭沫若所釋:以為『古从鼎作之字後多誤為貝』。字象兩手舉鼎之形,舉、具古音亦相近。」

白话版

,多人一起抬举。字形采用“手”和有所省略的“貝”会义。因为古代人们将“贝”视作财货的象征。

解说版

甲骨文「具」字本從鼎、從廾。從鼎表示準備食物時用來盛裝的器皿,鼎是祭祀宴饗時的主要用器;從廾表示態度恭敬的捧著。金文中「鼎」省作「貝」,有的省作「目」。戰國文字與篆文都是從省作目而來的。隸書把「目」形和「廾」形相連在一起,楷書是根據連接後的字形。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其遇切 頁碼:第 416 頁,第 2 字   第 187 頁,第 11 字

共置也。
段注  共供古今字。當從《人部》作供。
从廾。貝省。
段注  會意。其遇切。古音在四部。
古㠯貝爲貨。
段注  說從貝之意。

说文系传

 健芋反 頁碼:第 203 頁,第 2 字 

共置也。從𠬞、貝省。古以貝為貨。
鍇注  臣鍇曰:「會意。」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