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兵 5175

 異體: 𠦛𠉔𠈯𠬿
部首𠬞(廾) 注音ㄅㄧㄥ
拼音bīnɡ 卷別三上

字形演变


後2.29.6(甲)

佚729(甲)

戈冬簋(金)
西周中期

庚壺(金)
春秋晚期

䣄音央血尹征城(金)
春秋晚期

楚王酓干心鼎(金)
戰國晚期

包2.81(楚)

包2.41(楚)

天卜(楚)

郭.老甲.6(楚)

說文古文

說文籀文

說文‧廾部

睡虎地簡15.102(隸)

老子甲26(隸)
西漢

孫子32(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曹全碑(隸)
東漢

衡方碑(隸)
東漢

魏受禪表(隸)
曹魏

楷書

说文解字

 補明切 頁碼:第 80 頁,第 6 字   𠦛 異體: 

械也。从𠬞持斤,幷力之皃。
𠉔 異體: 𠈯
古文兵,从人、𠬞、干。
𠬿
籒文。
蔣注  《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器。蔣注  《路史》引《世本》云:蚩尤作五兵,戈、矛、戟、酋矛、夷矛,黃帝誅之涿鹿之野。蔣注  《太白陰經》:伏羲以木為兵,神農以石為兵,蚩尤以金為兵。蔣注  《管子地數篇》:蚩尤受葛盧山之金而作劍、鎧、矛、戟。附注  楊樹達《積微居小學述林》:「【按】兵字从𠬞持斤,斤,兵也。或體作𠈯,从人,从𠬞持干,𠬞持干猶𠬞持斤也。……干當為古兵器之一。」

白话版

,军械。字形采用“廾、斤”会义,像双手持斧,使劲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字形采用“人、廾、干”会义。 ,这是籀文的“”。。。

解说版

「兵」字從甲骨文到篆文,都作從「廾」持「斤」,為兵器的總名。但自《說文》籀文開始,在「斤」旁底下添加一橫筆,後世隸書、楷書皆從此形,並與「廾」旁合併。《說文》古文將「斤」旁訛變成從「人」、從「干」,字形較為特殊,由於「干」也是攻擊性的武器,可與「斤」旁相通。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補明切 頁碼:第 415 頁,第 4 字   第 187 頁,第 6 字

械也。
段注  械者器之緫名。器曰兵。用器之人亦曰兵。下文云從廾持斤則製字兵與戒同意也。
从廾持斤。幷力之皃。
段注  補明切。古音在十部。
古文兵。从人廾干。
段注  干與斤皆兵器。
籒文兵。

说文系传

 彼平反 頁碼:第 202 頁,第 8 字 

械也。從𠬞,持斤並力之皃。
鍇注  臣鍇曰:「會意。」
古文兵從人、𠬞、幹。
籀文兵。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