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亙 4E99

 異體: 𣘰㮓𣕲𠄭𠄣亘
部首 注音ㄍㄣˋ
拼音ɡèn 卷別六上

字形演变


鐵199.3(甲)

前7.11.2(甲)

亘鼎(金)
西周中期或晚期

包2.210(楚)

包2.130(楚)

說文古文

說文‧木部

楷書

说文解字

 古鄧切 頁碼:第 193 頁,第 28 字   𣘰 異體: 㮓𣕲

竟也。从木𢛢聲。
𠄭 異體: 𠄣亙亘
古文㮓。
附注  【按】古文「𠄣」訛月為舟,當為《詩》「如月之恆」的本字。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字形『二』疑指天地,月出天地之間,而以半為恆見也;後加『弓』當作聲符用。戰國文字『月』與『外』常互用,故『月』替換為『外』,原指事字所要表達的意義已不明顯了。後世或加心作『恆』,表示心理狀態之有恆,《說文》恆與亙不同字,恆行而亙廢。」

说文解字注

 古鄧切 頁碼:第 1077 頁,第 4 字   第 474 頁,第 5 字

竟也。
段注  《弓人》注曰:恆讀爲㮓。㮓,竟也《大雅》。恆之秬秠。毛云:恆,徧也。徧與竟義相足。
從木。𢛢聲。
段注  古鄧切。六部。
古文㮓。
段注  按今字多用亙。不用㮓。舟在二之閒。絕流而竟。會意也。恆之字本從心從𠄭。

说文系传

 都亙反 頁碼:第 476 頁,第 9 字 

竟也。從木恆聲。
鍇注  臣鍇曰:「竟者,竟極之也,橫亙之也。」
古文㮓。
鍇注  臣鍇曰:「舟竟兩岸也,《詩》曰:『造舟爲梁。』梁,橫亙也。」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