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且 4E14

 異體: 
部首 注音ㄑㄧㄝˇ,ㄐㄩ
拼音qiě, jū 卷別十四上

字形演变


甲2351(甲)

甲249(甲)

後2.38.6(甲)

小臣艅犀尊(金)
商代晚期

鳥丙己且觚(金)
商代晚期

且壬尊(金)
商代晚期

己且乙尊(金)
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大盂鼎(金)
西周早期

師𩛥鼎(金)
西周中期

師虎簋(金)
西周中期

三年𤼈壺(金)
西周中期

師𠭰簋(金)
西周晚期

王子午鼎(金)
春秋晚期

邾公孫班鎛(金)
春秋晚期

陳侯因敦(金)
戰國中期

望2.7(楚)

說文‧且部

睡虎地簡16.112(隸)

縱橫家書8(隸)
西漢

熹.易.夬(隸)
東漢

名銅鏡(隸)
東漢至魏晉

楷書

说文解字

 子余切、千也切 頁碼:第 471 頁,第 9 字   

薦也。从几,足有二橫,一其下地也。凡且之屬皆从且。 字原
附注  林義光《文源》:「即俎之古文……从二肉在俎上,肉不當在足間,則二橫者俎上之橫,非足間之橫也。」【按】甲骨文、金文用為祖先的祖,後加示旁。

白话版

,垫桌脚的草垫。字形采用“几”作边旁,像桌脚之间有二道橫杆,下面的一横,表示桌脚下的地面。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 “”作边旁。

解说版

甲骨文作,字形像一塊祭祀去世祖先的牌位。金文顯承甲骨文而來。戰國文字二例,下體增一冗筆,象形可見。篆文、隸書承之,楷書沿之而定體。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像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说文解字注

 子余切、千也切 頁碼:第 2861 頁,第 3 字   第 1244 頁,第 2 字

所㠯薦也。
段注  所㠯二字今補。薦當作荐。今不改者,存其舊以示人推究也。薦訓獸所食艸。荐訓薦席。薦席謂艸席也。艸席可爲藉謂之荐。故凡言藉當曰荐。而經傳薦荐不分。凡藉義皆多用薦。實非許意。且,古音俎。所以承藉進物者。引申之,凡有藉之䛐皆曰且。凡語助云且者,必其義有二。有藉而加之也。云嫴且,苟且者,謂僅有藉而無所加。粗略之䛐也。凡經注言且字者十有一。《鄉飲酒禮》注。同姓則以伯仲別之。又同,則以且字別之。言同姓之中有伯仲同者,則呼某甫也。《少牢》饋《食禮》注。伯某之某,且字也。《士喪禮》父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若言山甫,孔甫。《士虞禮》適爾皇祖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若言尼甫。又《曲禮》有天王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檀弓》烏呼哀哉尼甫注云:因且字以爲之謚。《襍記》陽童某甫注云:某甫,且字也《坊記》魯《春秋》猶去夫人之姓曰吳,其死曰《孟子》卒注云:《孟子》之子,葢其且字。又《公羊傳》宣十五年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注云:札者,冠且字也。桓四年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注云:宰渠伯糾,天子下大夫。繫官氏且字。定四年劉卷卒注云:劉卷氏采。不名且字。古言表德之字,謂之且字。往往可證者如是。葢古二十而冠。衹云某甫。五十而後以伯仲某甫者,所以藉伯仲也。故鄭注禮之某甫如是。何注《春秋》之札卷糾皆爲且字。與鄭無不合。作《正義》者多不能憭。致轉寫多譌。而其不譌者,固可攷而知也。經注之且字非許書則不憭矣。若《周頌》傳曰:萋且,敬愼皃。且,此也。則毛公傳於故訓者也。
从几。
段注  句。
足有二橫。
段注  句。
一,
段注  逗。
其下地也。
段注  橫音光。卽桄字。今俗語讀光去聲是也。合鄭閟宫箋,《明堂位》注言之。有虞氏𣃔木爲四足而已。夏后氏中足爲橫距之象。周人足閒有橫。橫下有跗。似乎堂後有房。故云大房。【按】跗,許作柎。闌足也。闌足者,週圍之足空其底之下也。造字之時。象其直者四。橫者二。置於地,故以一象地。子余切。又千也切。古音嫥在五部。
凡且之屬皆从且。
古文㠯爲且。又㠯爲几字。
段注  上㠯爲二字衍文也。古文且字無二橫者。鄭注《明堂位》曰有虞氏以梡𣃔木爲四足而已,夏后氏始中足爲橫距是也。又以爲几字者,古文叚借之法。几亦箸於地。故几且同字。古文字少。此字大徐本挩去。从小徐本補入。

说文系传

 七賈反 頁碼:第 1082 頁,第 3 字 

薦也。從几,足有二橫,一其下地。凡且之屬,皆從且。
古文以爲且,又以爲几字。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