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奏 594F

 異體: 𡴝𡴨𡲯𡳡𡲱𢽥
部首 注音ㄗㄡˋ
拼音zòu 卷別十下

字形演变


乙6708(甲)

粹530(甲)

庫502(甲)

前4.54.3(甲)

作冊般黿(金)
商代晚期

𪒠鐘(金)
春秋晚期

說文古文

說文古文

說文‧夲部

睡虎地簡8.13(隸)

馬王堆三號墓牘(隸)
西漢

石門頌(隸)
東漢

華山廟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則候切 頁碼:第 346 頁,第 13 字   𡴝 異體: 𡴨奏

奏進也。从夲从𠬞从屮。屮,上進之義。
𡲯 異體: 𡳡𡲱
古文。
𢽥
亦古文。
附注  段玉裁以為後一「奏」字為「複舉字之未𠛹者」。附注  《說文新證》:「甲骨文奏字象雙手持繁飾之花草樹木類工具(即『𠦪』)演奏歌舞以祈禱。𠦪也可能有聲符的功能。」

解说版

甲骨文字形從廾(),像雙手拿著繁飾的道具、演奏歌舞以獻神明的樣子。金文或作「」,與甲骨文同形;或作「」,左右手及舞具皆省形。戰國秦系文字則將其中的舞具斷筆為二形,篆文據秦系文字而改為從廾、從夲、從屮。夲是奮進,而屮是草木萌芽出土,也有前進的意思。隸書及楷書又據篆文而變形,已不見手持道具歌舞的樣子。《說文》又收錄二個古文,一為「」,從尸,尸為受祭之主,表示神明,下從廾持物以奉獻。一為「」,左旁的「」,與金文「」同形;右從「攴」,攴為以手持杖,與手義近可通。在六書中,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及古文「」等字形,屬於會意附加實像;篆文、古文「」、隸書及楷書等字形,屬於異文會意。

说文解字注

 則侯切 頁碼:第 1989 頁,第 2 字   第 869 頁,第 5 字

奏,
段注  此複舉字之未刪者。
進也。
段注  六月傳曰:奏,爲也。其引申之義也。
从夲。从𠬞。
段注  竦手也。進之意。
从屮。
段注  則侯切。四部。
屮,上進之義。
段注  說𡹿,奏皆从屮之意。
古文。
亦古文。

说文系传

 則漚反 頁碼:第 823 頁,第 4 字 

奏進也。從夲、從𠬞、從屮。屮,上進義。
鍇注  臣鍇曰:「《史記》曰:『藺相如前奏曰。』會意。」
古文奏。
亦古文奏。

影印页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