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冉 5189

 異體: 󶙥
部首 注音ㄖㄢˇ
拼音rǎn 卷別九下

【字形演变】


合28078(甲)

師㝨簋(金)
西周晚期

冉鉦鋮(金)
戰國早期

說文‧冉部

老子乙前90下(隸)
西漢

鄭固碑(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而琰切 頁碼:第 314 頁,第 10 字    異體: 󶙥

毛冄冄也。象形。凡冄之屬皆从冄。 字原
附注  段玉裁注:「冄冄者,柔弱下垂之皃。」王筠句讀:「冄,今作冉。」

【解说版】

金文「冉」字左右兩邊下垂的筆畫用以表達毛髮的生長。從「」字形來看,上方明顯刻劃出一個頭殼,毛髮正處於頭殼中間部分,進而往下生長,也就是耳朵旁邊逐步往下生長的毛髮,自古稱之為「冉」。在六書中屬於象形。金文、篆文字形的差別不大。戰國文字字形的上半部出現類似「文」的變化,意義不明。到了隸書,便將兩側下垂的彎曲毛髮拉成一條直線,形成「冄」字,並在中間加上一豎筆,楷書即繼承這種寫法。唐代傳奇故事中,有名的〈虯髯客傳〉的「髯」,便是指兩邊臉頰捲起的髯毛。「冉」後來變成「髯」,就是因為「冉」屬於毛髮的一種,故加上「髟」這個專屬於毛髮的部首來表達。

【说文解字注】

 而琰切 頁碼:第 1813 頁,第 3 字   第 792 頁,第 7 字

毛冄冄也。
段注  冄冄者,柔弱下垂之皃。須部之𩓾,取下垂意。《女部》之㚩,取弱意。《離騷》:老冄冄其將至。此借冄冄爲冘冘。詩。荏染柔木。傳曰:荏染,柔意也。染卽冄之假借。凡言冄,言㚩皆謂弱。
象形。
段注  而琰切。七部。
凡冄之屬皆从冄。

【说文系传】

 柔檢反 頁碼:第 760 頁,第 4 字 

毛冄冄也。象形。凡冄之屬,皆從冄。
鍇注  臣鍇曰:「冄,弱也,象毛細而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