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赤 8D64

 異體: 𤆍灻烾
部首𤆍(赤) 注音ㄔˋ
拼音chì 卷別十下

【字形演变】


摭續291(甲)

菁9.5(甲)

麥方鼎(金)
西周早期

走馬休盤(金)
西周中期

邾公華鐘(金)
春秋晚期

包2.168(楚)

包2.272(楚)

說文古文

說文‧赤部

睡虎地簡17.139(隸)

老子甲36(隸)
西漢

天文雜占1.6(隸)
西漢

一號墓竹簡257(隸)
西漢

武威醫簡87甲(隸)
東漢

熹.公羊.成十五年(隸)
東漢

景北海碑陰(隸)
東漢

楷書

【说文解字】

 昌石切 頁碼:第 342 頁,第 1 字   𤆍 異體: 灻赤

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屬皆从𤆍。 字原
古文从炎、土。
附注  徐鍇繫傳:「南方之星,其中一者最赤,名大火。會意。」饒炯部首訂:「南方陽盛之區,其象昭著。火為之行,色赤。赤者,光明顯耀也。凡火皆有明著之象,然微則熒熒,大則赫赫,故赤从大、火,會意。」

【白话版】

,南方的颜色。字形采用“大、火”会义。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作边旁。“烾”,这是古文的“”字,字形采用“炎、土”会义。

【解说版】

甲骨文之,上從大,下從火,會以火大則其色赤紅。金文第一例,火字兩側多了火花,不影響其音、義;第二例多了火花,省了火的下方外緣,是後世火字的原形。戰國文字也都由大、火構形,唯形體略異於甲、金文之形。篆文最似金文第二例,從大、從火,顯而易見。字經隸書,變體作,頗失其形,楷書沿其第二例以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原形了。以上諸形,都由火、大二字構形,又和火、大二字沒聲關係,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古文,近人李孝定說:字上下各增兩點火花,就訛成了「炎」;下火和「土」字形近而訛(《甲骨文字集釋》,P.3193)。據此,古文,應仍從大、從火會意。

【说文解字注】

 昌石切 頁碼:第 1963 頁,第 2 字   第 858 頁,第 5 字

南方色也。
段注  《爾雅》:一染謂之縓。再染謂之竀。三染謂之纁。鄭注《士冠禮》云:朱則四入與。【按】是四者皆赤類也。鄭注易曰:朱深於赤。【按】赤色至明。引申之,凡洞然昭著皆曰赤。如赤體謂不衣也,赤地謂不毛也。
从大火。
段注  火者,南方之行。故赤爲南方之色。从大者,言《大明》也。昌石切。古音在五部。俗借爲尺。
凡赤之屬皆从赤。
古文从炎土。
段注  火生土。

【说文系传】

 昌夕反 頁碼:第 811 頁,第 4 字 

南方色也。從大、火。凡赤之屬,皆從赤。
鍇注  臣鍇曰:「南方之星,其中一者最赤,名大火。會意。」
古文赤從炎、土。
鍇注  臣鍇曰:「《尚書》:『厥土赤埴。』」